“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即将开幕,来宝山看展吧!

2023-12-12

三星堆青铜艺术

在厚重的历史尘土中闪烁

映照着古蜀文明灿烂光辉

罗丹雕塑作品

在幽静的岁月长河中穿梭

低语着现代艺术壮丽诗篇

古韵魅力、现代灵感

两者从东西方文明大地而来

共同呈现对生命、信仰和美的思考

图片

青铜持鸟立人像(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

图片

青铜着裙立人像(2022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将于2023年12月15日至18日在上海大学举行。论坛成立于2013年,旨在推动全球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与利用,是宣传考古成果、促进考古研究、彰显文化遗产现代意义的国际平台。论坛致力于创新与合作,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次论坛的背景下,12月13日,“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即将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局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罗丹艺术中心(罗丹博物馆中国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承办。这既是上海大学博物馆“对话”展览风格一以贯之的探索,也是专门向展览期间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两大事件献礼,更是对以三星堆人为代表的古代先民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巨匠的致敬。




图片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国家一级文物)

三星堆青铜器与罗丹雕塑,既是东西方文明的独特创造,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的价值内涵及思想特性远远超越了地域限制,成为展现人类文明兼容并蓄、融合创新最宝贵的实例之一。三星堆文明和罗丹雕塑艺术,都以青铜作为承载表达的主要材质;三星堆文明和罗丹雕塑艺术,都以人与神作为重要的创作表达对象;三星堆开启了古蜀文明的大门,罗丹则揭开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序幕……这些,成为两者超时空对话的内在逻辑基础。

图片

金面具(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

本次展览展出的36件以三星堆为主的古代文物与21件以罗丹作品为主的现代艺术品,包括闻名遐迩的“金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着裙立人像”“兽面纹青铜罍”“青铜人形器”等古蜀文明的典型性、代表性器物;以及《巴尔扎克头像》《大战巨蟒的阿波罗》《戴面纱的女人》《地狱之门初稿》等在西方雕塑艺术中极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创作。展览通过营造双方在自然、人、神等领域的深刻对话,探讨古蜀文明精神世界与罗丹创作思想之间的共通联系,展现人类文明跨越地域、时空的永恒趣旨,开展一场连接古今中外的超时空对话。

图片

巴尔扎克头像(奥古斯都·罗丹,1840—1917)

图片

青铜人形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遗址,国家一级文物)


从巴山蜀水到塞纳河畔,从上古的虔诚到现代的理性,东西方文化跨越时间、地域、族群在这里同放异彩、相映交辉。

图片

兽面纹青铜罍

(1959年出土于竹瓦街窖藏,国家一级文物)

图片

戴面纱的女人(朱佩赛·克罗夫,1810—1869)



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

使三星堆青铜器

与罗丹青铜雕塑不期而遇


演奏一首跨越时空的交响曲

让“青铜之光”与大家同频共振


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

带我们感受古蜀文明的辉煌璀璨

见证现代雕塑的个性雄浑

在历史的交汇处,发现共通的灵魂


图片

地狱之门初稿

(奥古斯都·罗丹,1840—1917)
图片

大战巨蟒的阿波罗

(奥古斯都·罗丹,1840—1917)
图片

展览地点

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

上海大学博物馆1层展厅


展览时间

2023年12月13日-2024年2月1日

周一至周日

8:30-16:30

(16:00最终入场)


团体参观预约

021-66133465


定时讲解

周一至周日

10:00、14:00、15:30


图片




编辑:程岑